四圣谛
佛陀所说的四圣谛——苦、集、灭、道,不是要告诉人们人世间非常辛苦,因此我们要逃避、逃离,而是引导人们理解苦的实相,了解苦的原因、离苦的方法,以及如何行持才能够彻底离苦。以下将根据《阿含经》等经典,解释苦集灭道的含义。
苦谛
说苦谛的目的,是要认识苦的实相。人为什么会痛苦,为什么会有烦恼?在梵文中,Duḥkha 的意思是「不稳定,不平衡」(Duḥ)和「空、洞」(kha)。人世间的苦,其实相是无常的、空的。
人的生老病死皆是无常的,寿夭穷通也是无常的,任何拥有、爱恋的事物,都会经历成住坏空这一过程,生不带来死不带去。然而,因为人从出生以来就建立了种种观念,对某些事物产生了贪爱,不希望所贪爱的事物是无常、空的,而希望它们是久住的、实有的。于是,便有了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这些苦恼。
从根本原理上来说,苦都是围绕「我」的观念而产生的,而这个「我」的观念是由五取蕴或五受阴,即对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的执取而形成的。我们因为无明(即不明白事物的真相)而对事物、行为、感受、想法产生观念的分别和执著,形成了各自的一套「观念组合」,并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,这就形成了每个人的所谓个性,亦渐渐被我们误认为这就是「我」。
集谛
说集谛的目的,是要了解痛苦烦恼是怎么形成的、怎么聚集的。梵文 Samudaya 中,Sam 表示「共同、聚集」,udaya 表示「生起」。对欲望的贪著,就是致苦的原因。贪,衍生出嗔、痴、慢、疑。对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事物、行为、感受、想法、观念的种种分别和执著,形成了苦。
灭谛
灭谛是告诉人们解决和停止苦的方法。Nirodha 的意思是「停止、止息」。认识苦的真相,了解苦生起的原因是由于染著和爱欲,在这个基础上,取破除执著、舍离欲贪。因此,不明白苦谛和集谛,是不能够如法地去灭苦的。
灭苦不是逃避世间、不是逃离世间,而是针对苦形成的原因——贪著,学会破除贪著的各种方法,并做到彻底放下贪著。
道谛
道谛是说,学会如何放下贪欲的方法后,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中、方方面面都能贯彻实践。因此,就有了八正道:正见、正思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勤、正念、正定。
如何知道自己的见解、思想、语言、行为、事业、精进的方向、念头和住心的状态是「正」?这里的「正」不是指道德世俗观念的「正确」与否,因为佛法是教人如何离苦的,所以「正」的意思是「如法」。
只要是建立在理解苦的实相,懂得苦的形成原因,懂得如何离苦的基础上,一切与之相应的见解、思想、语言、行为、事业、精进的方向、念头和住心的状态,都是如法的。
经文参考:
《初转法轮经》云:「谓生老苦、病苦,忧、悲、恼苦,怨憎会苦,所爱别苦,求不得苦,要从五阴受盛为苦。何谓苦习?谓从爱故而令复有乐性,不离在在贪憙,欲爱、色爱、不色之爱,是习为苦。何谓苦尽?谓觉从爱复有所乐,婬念不受,不念无余无婬,舍之无复禅,如是为习尽。何谓苦习尽欲受道?谓受行八直道,正见、正思、正言、正行、正命、正治、正志、正定,是为苦习尽受道真谛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