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法决疑 – 大悲法门序

《序言》

喜乐厌苦是普遍人类的共同心态,为了求乐,有人绞尽脑汁损人利己、有人安分守己劳心劳力、有人妄图侥幸铤而走险,然而,不论是何种心态,人们都会有失败的机会,失败即是求不得,求不得即造成烦恼,烦恼就是苦。世尊释迦牟尼佛说六道轮回内的一切无非是苦,为了彻底解脱苦的问题,唯一方法就是解脱六道轮回。针对解脱苦的问题,佛陀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,那就是《四圣谛》苦、集、灭、道。运用《四圣谛》的原理来修行而达致彻底解脱苦的方法,称为解脱道。

秉持无我、平等、中道智慧,普愿众生皆能离苦的愿心称为大悲。履行这样的愿心修行,自利利他,引导众生彻底解脱一切苦的一切布施行为就称为大悲行,而本着这样的愿心和原理的修持方法则称为《大悲法门》。由于要彻底解脱诸苦,解脱道《四圣谛》的修持在《大悲法门》中遂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。

有一些人看见大悲两个字,很自然就会联想到观音菩萨和大悲咒,那么,大悲法门到底与观音菩萨有没有关系呢?答案是亦有亦无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因为三世一切诸佛,都是修大悲法门证果的,没有一人例外。若然有人持反对意见,不妨尝试找出一位佛陀或菩萨是不修大悲行的便是。

解脱道是以个人解脱六道轮回为目的,大悲法门是自己有把握解脱六道轮回外还能引导众生解脱。

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佛法的闻思修,需要从佛法的基本概念开始参悟理解,为日后的修证和实践打下基础 >> 点击继续阅读《佛法决疑-佛法名词释义 》